左京之暮雨朝云(46-50)(30/35)

虫夏和铁皮石斛之类。

楚玥姐开车很稳,不像叶倩那样“来疯”,当然也是效区路况良好的缘故,但凡路看到这辆拉风的巨无霸,纷纷侧让避之不及,没有谁会傻到跟权贵较劲。

稍有点眼力劲儿,光凭那块白底红字大写军字开的牌照就是警见了都得敬礼的特殊存在,不可能会被拥堵在路上。

车子如鱼得水,在京城这种本该高拥堵的地方畅行无阻,虽然进入二环后行驶速度还是被迫放缓下来,但此时已距目的地不远。

半个小时后,缓缓驶入一道高磊森严的院墙,终于静止下来。

打开厚重的车门下车,将手上提着的大包小包给跑步过来的警卫班战士。

我深吸一气,先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层建筑,类似上海滩民国时期风格的小洋楼式样,带有浓郁的怀旧味道。

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砖石木料混建,正门朝南,有四面围楼将中间主楼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缝,墙身厚重,古朴庄严。

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上为三个嵌山式屋顶,据说屋脊正中原先竖着一个十字架,老将军不喜洋教,吩咐别拔掉了。

四角加嵌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中国古建筑手法,绿琉璃瓦屋顶,汉白玉须弥座,主楼前矗立着巍峩的石碑、华表和石狮,气象威严,大气磅礴。

叶倩嘻嘻一笑,适时地挽住我的胳膊,大方地带我进屋。

洋房虽然经历了悠长的历史变迁,保存却是相当完好。原来的平开木窗已经破败变形,工作员花大力气进行了原样修复并作了加固处理,连得雕花玻璃也进行过更换,既保障了居住舒适和安全,又将那股年代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能勾起老一辈对往的回忆,戎马倥偬,经历过不平凡的岁月,对那份烟消逝去的故旧印迹更加执着。

我们穿过一条过道,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大量红色年代的艺术收藏品,珍贵的合影留念,黑白像素却记录和浓缩了革命谊。一些艰苦年代的特殊用品,比如马灯,镰刀甚至火刀火石和一柄卷了的钢环大刀,刀柄上还缀着流苏。

复往前行,映入眼帘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伟的像章,金属材质的、陶瓷材料的,红底配上金色浮凸的廓,栩栩如生,无声勾勒出当年那段激燃烧的岁月。

即使今时今怀缅,依旧让感怀动容。

客厅是很宽阔的区域,唯一的特点就是方正和朴实,对称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