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仙洞庭府祸变不测生(3/5)

原名府山,取意神仙‘府之庭’。传说这座‘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故后将此山改名为君山。据《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前有诗云: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我当年去的时候,国家正处风雨飘摇之中,景观大多颓圮,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说完,颇有感慨之意。

甜甜一笑,道:“老先生,现在的君山完全不同了,现已修复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希望老先生能够喜欢!”

谈谈说说,不久船即到岸,弃舟登山,几随那导游小姐一起拜谒舜帝二妃之墓。墓两边果然有一副石刻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

朱玲见了道:“果然有这幅对联!”那导游小姐想众介绍:“这‘泪一’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娥皇和寻夫来到府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恸而死于君山并葬此。所以称为二妃墓,可见气的坚贞!”

朱玲道:“什么坚贞,两个嫁一个男,太不公平了!”众见这娃说得有趣,无不莞尔。

从二妃墓翻过一道山梁,走不远,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那导游小姐介绍道:“柳毅井,亦称桔井。你们看,它恰好位于君山龙内的龙舌的根部。据《隆庆岳州府志》记载:‘陵则有邕湖井及蛇、罗汉、秦皇诸井,而井之著者,又曰‘柳毅井’,井旁有古桔一株,大五六围,枝奇古。《县志》又说:‘桔井相传为柳传书之处(龙宫之门)。井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不可测。’过去,崇圣祠有个老和尚作过试验,用半斤丝线,一端系上铜钱吊下井去,丝线放完了,还未探到井底。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树,故此井又名‘桔井’。井旁的桔树虽已不复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远在民间传颂。”

“明朝都御史吴延举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美柳毅传书的义举。讴歌历史悠久的柳毅井:牧羊坡上遇青娥,为托传书意若何?望直穷寻桔树,莫道遥隔庭波。龙宫弟子缄方启,尘世朗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