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军帐春色(3/9)
远的话,问道:“嫂子,刚才吴先生说王守业同意放行,靠的是你的帮忙,这是怎么回事?”
华采云笑道:“王守业是我爹的门生,受过我家大恩,我爹写了亲笔信给他,他一来感念恩,二来你和庞老贼斗,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他也不敢得罪咱们,因此怎敢不放呢?”
这个王守业年轻时也曾在翰林院读书,有一次翰林院举行大考,乃是皇上亲自出题,十分重要。正巧王守业生病,他抱病参加考试,因为脑昏沉沉的,答卷时一时疏忽,写到“泽被天下”一句的时候,忘了避讳。大梁国的太祖皇帝名叫汤被民,按照国法,凡遇到“被”字的地方,一律写成“披”字,以示避讳。
王守业在翰林院大考中公然违法,按规定是要取消翰林资格,永不录用的。
王守业是贫寒子弟,没有什么后台,全靠着多年苦读才有了翰林的资格。如今只因为一个小小疏忽,眼看着一生的前途就要毁于一旦。
华文章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偶然说起此事,当时十五岁的华采云十分同,对父亲道:“因为一个字毁掉一个
的一生,不是很荒唐的事吗?父亲是翰林院长,天下读书
的泰斗,正应该在此时做出表率。”
华文章听了儿的话,也动了恻隐之心,在王守业的卷子上替他涂抹了过去,也就把这件事掩盖了过去。
因此华文章对王守业可谓再造之恩,王守业对华家父感激涕零,自是不用说的了。后来王守业仕途顺利,成了封疆大吏,但是逢年过节都会派
去华家拜望,以示自己的感恩之意。
庞来孝当权之后,华文章受到牵连,没有办法,也只好辞官归隐,在儿华采云劝说下,同朱家住在一处。近
听说朱传宗起兵勤王,华采云想到王守业的海山关正是朱传宗的必经之路,王守业很有才
,在他的严守之下,定然难以通过。因此求父亲动笔写了一封劝告的书信,亲自来说服王守业放行朱传宗的大军。
其实庞来孝倒行逆施,王守业也是早有不满,但是朱传宗起兵终究是造反,要是落败可得满门抄斩,因此他是不肯参加的。不过收到华文章书信之后,犹豫良久,决定两不相帮,放朱传宗的大军过关也就罢了。就算后朝廷怪罪下来,他也已经想好了托词,就算是犯罪,罪状也是不大。
华文章的门生,在各地任地方官的也很多,华文章都一一写了书信,派下送去,想来对朱传宗的大业就算不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困难阻碍可会少了许多。
朱传宗听完事的原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